崖下面因为缺少阳光,所以灌木丛不是很密,行走也不是很难。
两人试探着往前走,也没有什么状况。
很快方辰休跟了过来。他也从崖上滑了下来。
傅雁行朝他点点头。
两人都想在前面探路,但是凌君回制止了他们,因为他最懂这里的标志。最懂俍兵的痕迹。
崖上又有人下来。
一行人鱼贯往前走。
凌君回细心地看着崖底的窄坡。看着窄坡两边的状况。
大约走了一里多路,并无什么异常。
一行人微微松了口气。却仍然不敢说话。
此时在山顶守候的人也顺着崖下的火光慢慢移动。只不过他们是在山顶上。
又大约走了一里多路,他们完全没有感觉到自己的方向已经改变。
山顶的人却再也看不到火光。
又转过一处山脚,凌君回停下来了。一行人都停下来了。
他们面面相觑。在这隐秘的山中,在这不知方向的深山之中竟然有一处湖面。
不宽阔也不狭窄。
水面的对岸,有一处亭子。亭子的四角挂着灯笼,灯笼明亮,却是黄绸灯笼。
有一行人挎着刀,握着弩箭,在水边的亭子里警惕地立着。
而水边有两个少年在钓鱼。
两个神态安然的少年,一个白色衣衫,一个黑色衣衫。
这两个少年和一行人静默无声,因为两个少年在专心夜钓。
而那个白衣的少年正是宋九洛。
凌君回一颗心终于落下,他舒了口气,默默地看着身边的傅雁行,笑了笑。
傅雁行也笑了笑。如释重负。
两人心中顿时像飞起来一样高兴。
凌君回坐了下来,他才感觉到自己有点累了。
方辰休默默地看着对岸的人,饶有兴致。半晌贴着傅雁行的耳边问:“找到了吗?”
傅雁行满面微笑,低声道:“找到了,河对岸那个垂钓的白衣少年。”
方辰休也笑了,他也舒了口气,默默坐了下来。轻声道:“这小子真好看。”不忘对后面的人传递信息:找到了,无恙。
兰泣露和秘云疏也笑了。他们示意跟来的侍卫回去报信。
崖上等着的人很快看到有火把移动回来,也很快得到了消息:找到了。
凌君回默默地坐着,他看着亭子里张开的那把大伞样的华盖,心里明白了,和宋九洛在一起的那个黑衣少年身份绝对不一般。
但是这个黑衣少年和一行警觉的侍卫看上去不是大明的官家服装。却是汉服。
看着傅雁行,凌君回问道:“你在俍兵主帅那里,可曾见过这个少年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