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祖父是朱元璋的短剧,十五号上映。
海鱼星空制作的,有史以来成本最大的男频,预告片我看了挺好看!
~~
四月京师,鲜花烂漫。
可朱元璋却捂着心口,面色铁青,藏在袖子之中的右手隐隐哆嗦着。那只看不见任何东西的右眼之中,好似有针在狠狠的扎他一样。
御案上摆着两份奏疏,一本是陕西布政司李至刚的请罪折,一本是秦王朱尚炳关于陕西茶政的明细奏疏。
他原以为,西北的茶政只是他几个姑爷子捞钱的偏门而已。却不想这其中竟然涉及到了他的儿子们。怪不得这些年西北茶政无人乱象横生,却无人敢说。
涉及到皇帝的亲儿子,谁敢多嘴?
而除了儿子们的不争气之外,更让他难以接受的是,他的儿子们竟然能把手伸的那么远。一大批地方上的文官武将帮着遮掩,帮着疏通关系。
“也不怪。。。。”
朱元璋忍着心中的恼怒,看向一边,同样皱眉沉思,满脸都是欲言又止的皇太孙,心中暗道,“也不怪熥哥儿,对他们的叔王们颇多怨言!”
这一刻他终于能清楚的感知到,自己这么多年宠溺儿子,任凭藩王掌握大权,给国家造成的危害。
“熥哥儿!”
朱元璋点点面前两份奏疏,有些无力的说道,“你说说看!”
“陕西李布政。。”朱允熥沉吟片刻,“还是会办事的!知晓姑父利欲熏心做出不得体的事来之后,第一时间带着人把姑父的家奴堵在了香水堡,也算是给咱们皇家,挽回一些颜面!”
“他返回西安之后,也只是把其他那些贩卖私茶的商号给查封了,没有向上追究。追查的,都是他本省的那些。。。贪官!”
朱元璋没有说话,想起秦王奏疏之中关于李至刚的评语。
“该员自到西安起,抚慰百姓,公正廉洁。造福民生,操守可嘉。。。。。”
秦王在帮李至刚说好话,是在委婉的告诉他朱元璋。茶政不是一天烂的,这账不能算在李至刚的头上。而且因为贩运私茶的背后,全是皇家宗亲。别说李至刚了,他这个秦王都无计可施。
“但姑父。。。”
朱允熥顿了顿,观察下朱元璋的脸色,低声道,“太不会办事了!皇爷爷您让他去查茶政,他却。。。监守自盗。哎。。。天下人不会笑他的贪婪愚蠢,定会笑我朱家,识人不明!”
闻言,朱元璋的眼角猛的一跳。
其实他最气愤的就是这事,皇家宗亲贩运私茶是损害国家利益,但在他的心中这事也不是全然的不可饶恕。历朝历代,不都是这样吗?凡事,只要可以控制在一定程度之内,是完全可以接受的。
但欧阳伦那个蠢货,简直就是蠢到了极点,脑子让驴给踢了。。。不,他是根本就没长脑子。
而且若不是他,这事根本就不会闹得这么大!
朱元璋已经老了,老到没有精力,再去管教自己的儿子们了。也没有精力,对整个帝国都如臂驱使了。但人越是老,越是爱脸面。对他而言,茶政的事闹出来,史书上就要记载一笔,他朱家龙子龙孙,皆是帝国的蛀虫。
“秦王的奏疏还说。。。。”
朱允熥继续慢慢的开口,“陕西的武备,之所以有些糜烂,先前白莲妖人造反,数千乱民就能攻下京城,而官兵却一触即溃的根源就在这儿。”
“武官多是世袭的,各地的卫所暗中也都参与一些违禁的事,大家的心思都在捞银子上,谁还愿意练兵打仗呢?”
说着,他又顿了顿,“秦王的意思是,该免的就免掉,不能再让这些人,世袭着武官的位子了!”
话音落下,他的目光之中带了几分期盼。
可能在朱元璋的眼中,秦王的奏疏是他的孙儿,对陕西武备的关心。而朱允熥却看到了另一点,那就是秦王朱尚炳,有继续染指兵权的心思。
奏疏之中,茶政案涉及的武官二十六人。这二十六人之中,不乏卫所指挥使,指挥同知等高阶武官。换下去容易,换谁上来?
难不成,再从秦王名下西安三护之中挑?